2021年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点击量:   时间:2022-09-14 10:58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所属学院: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标准学制:4

学科门类:工学

专业大类:材料类

专业代码:080414T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适用年级:2021

专业负责人:赵风周

一、专业简介  

新能源技术是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中最具有决定性影响的五个技术领域之一,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是实现新能源的转化和利用以及发展新能源技术的关键。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本科专业是适应我国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而设立的,是由材料、物理、化学、电子、机械等多学科交叉,以能量转换与存储材料及其器件设计、制备工程技术为培养特色的战略性新兴专业。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新型能量转换材料与器件、新型储能材料与器件、固态半导体照明技术等为专业特色,培养适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德智体美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爱国敬业、积极进取,具备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宽厚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知识,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团队协作意识,拥有较强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自我获取知识能力、创新素质、国际视野、沟通能力以及一定的管理能力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本专业毕业生应系统掌握新能源材料和新能源器件的设计与制造工艺、测试技术与质量评价、新能源工程等方面的专业基础理论与应用技术,能够适应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相关领域中的科学研究、教学、设计开发和科技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本专业学生毕业5年左右应达到如下目标:

1. 专业能力:能够多学科融会贯通、熟练应用学科专业知识,能够运用现代工具分析并解决新材料、新能源及器件领域复杂工程问题,并具有新产品设计和研发的技能。

2. 职业能力:能够跟踪新材料、新能源相关领域的前沿技术,具备良好的工程创新能力和从事本领域新产品的设计、开发和生产的能力,达到工程师执业水平;能够利用工程语言就本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具有良好的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

3. 工程素养:具备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工程职业道德、敬业精神以及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健康的身心,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综合考虑法律、安全、自然人文环境与可持续性发展等影响因素,理解和解决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及相关领域的多学科的工程问题。

4. 发展能力: 具有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拥有自主学习、终生学习的意识与自我完善的能力,能够主动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三、毕业要求

本专业学生通过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相关课程的学习,掌握新能源材料与器件领域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具备研究和开发新材料、新工艺、新器件的基本能力,能够从事新能源转换、先进储能装备、高端海洋装备、电动汽车、先进照明、节能环保等领域的研发、设计、制造、建设、运维等工作,并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组织管理能力。

具体毕业要求如下:

1. 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等相关基础理论,用于解决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相关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

2. 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专业知识和技术方法,识别、表达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关系,分析并解决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制备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结合文献研究分析具体的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相关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 设计/开发解决方案:在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影响因素的前提下,能够根据特定的需求对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的设计、制备及工艺流程等进行设计、制定开发解决方案,并在设计和开发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

4. 研究:能够综合运用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基础理论和技术手段对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的制备、结构设计、性能等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和实验验证,能够确定研究路线,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安全进行实验操作,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 使用现代工具:了解和掌握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的制备、结构设计和性能表征中所需的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 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的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相关的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 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工程思想,能够理解和评价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相关领域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 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情操,能够在工程实践中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 个人和团队: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10. 沟通:能够就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相关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质疑,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 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新能源材料与器件领域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够在解决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制备、结构设计和制造等工程问题中应用

12. 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四、学制与授予学位

学制:本专业标准学制为四年,实行以学分制为基础的弹性学制,允许学生延期毕业,在校学习时间可为四到六年。学生在基本学制年限内未修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允许延期毕业(最长可延长至六年)

达到学位授予标准的,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五、主干学科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

六、专业核心课程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物理、近代物理、固体物理、物理化学基础、材料科学基础、材料研究与测试技术、半导体物理与器件、材料物理、材料合成与制备技术、新能源转换与控制技术、储能原理与技术。

七、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基础课程实验、电工技术实验、电子技术实验、微机实验、工程制图实验、金工实习、课程设计、认知实习、专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

八、课程结构与修读学分()要求

类别

学时

学分

学分比例

通识教育课

必修

804

39

22.8%

专业教育课

必修

1264

75

43.9%

选修

320

20

11.7%

实践教育课

必修

/

31

18.2%

素质拓展课

选修

64

2

1.1%

通识通选课

选修

64

4

2.3%

合计

2516

171

100%

注:通识教育课包含实践学分12学分,专业教育课包含实验学分3学分,总的实践学分为48学分。

九、毕业最低学分及分配

本专业学生毕业要求总学分为171学分,其中必修课145学分,选修课26学分。选修课程学分比例为15.2%,实践教学学分为48学分,比例为28.1%

十、课程设置、教学环节及进程

()必修课程设置及进程(145 学分)

课程类别

课程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分配

考核

方式

开设

学期

理论

实验

实践

共计

通识教

育课程

422021021

思想道德与法治

3

40

16

56

考试

1

42201803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3

40

16

56

考试

2

422018023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5

72

16

88

考试

3

422018024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3

40

16

56

考试

4

232021025

形势与政策

2

32

32

64

考查

1-8

142021006

大学英语1

2

32

32

考试

1

142021007

大学英语2

2

32

32

考试

2

142021008

大学英语3

2

32

32

考试

3

142021009

大学英语4

2

32

32

考试

4

332017010

大学体育(1)

1

32

32

考查

1

332017011

大学体育(2)

1

32

32

考查

2

332017012

大学体育(3)

1

32

32

考查

3

332017013

大学体育(4)

1

32

32

考查

4

522019026

军事理论

2

36

36

考查

2

522019027

军事技能

2

2

2

考查

1

232021033

国家安全教育

1

16

16

考查

1-8

272017016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2

16

32

48

考试

1

232019028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1)

1

8

16

24

考查

2

232019029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2)

1

8

16

24

考查

3

232019030

创新创业基础(1)

1

8

16

24

考查

4

232019031

创新创业基础(2)

1

8

16

24

考查

5

232021032

公益劳动

0

32

32

1-8

小计

39

452

352

+2

804

+2

专业教育课程

数学与自然科学类课程

212017101

高等数学A1

5

80

80

考试

1

212017102

高等数学A2

5

80

80

考试

2

212017107

线性代数A

3

48

48

考试

1

212017109

概率论与数理统A

3

48

48

考试

3

231817301

大学物理(1)

5

80

80

考试

2

231817302

大学物理(2)

5

80

80

考试

3

231717303

近代物理学

4

64

64

考试

4

工程基础类课程

222021014

大学计算机

2

32

32

64

考试

1

222017107

C语言程序设计

2

16

32

48

考试

2

222021102

电工技术及实验

2.5

32

16

48

考试

3

222021103

电子技术及实验

2.5

32

16

48

考试

4

231817305

工程制图与AutoCAD

2

32

32

考试

4

232117301

工程伦理

1

16

16

考试

6

专业基础类课程

242117101

物理化学基础

3

48

48

考试

2

231817309

新能源技术概论

2

32

32

考试

3

231817308

储能原理与技术

2

32

32

考试

4

231817306

材料科学基础

5

80

80

考试

5

231817307

固体物理

5

80

80

考试

5

专业课程

231817309

材料合成与制备技术

3

48

48

考试

5

231717314

新能源转换与控制技术

2

32

32

考试

6

231717315

半导体物理与器件

4

64

64

考试

6

231717316

材料研究与测试技术

3

48

48

考试

5

231817310

材料物理

3

48

48

考试

6

232117302

新能源技术经济学

1

16

16

考试

7

小计

75

1168

96

1264

实践教育课程

232117303

力学热学实验

1

32

32

考查

2

232117304

电磁学光学实验

1

32

32

考查

3

231717320

近代物理实验

1

32

32

考查

4

242017103

物理化学实验

1

32

32

考查

2

231717326

半导体物理与器件实验

1

32

32

考查

6

231817312

AutoCAD制图实验

1

32

32

考查

4

231717322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综合实验

1

32

32

考查

6

231717323

课程设计(工艺/器件)

2

2

2

考查

6

282017101

金工实习A

1

1

1

考查

5

231717324

认识实习

1

1

1

考查

5

231717325

专业实习

10

10

10

考查

7

231717327

毕业论文/设计

10

10

10

答辩

8

小计

31

200

24

200

+24

()选修课程设置及进程(26学分)

课程

类别

课程

模块

课程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分配

考核

方式

开设

学期

理论

实验

实践

共计

专业教育课程

专业限选课程

从下列课程中选修(12)学分 (课组号:230701)

231817401

物理与化学电源

2

32

32

考查

231817402

半导体照明原理与技术

2

32

32

考查

231817403

半导体硅材料基础

2

32

32

考查

231817405

光伏材料与工艺技术

2

32

32

考查

231817406

新型光电子材料与器件

2

32

32

考查

231817407

薄膜物理与技术

2

32

32

考查

231817409

硅材料检测技术

2

32

32

考查

231817413

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技术

2

32

32

考查

231817414

海洋能技术

2

32

32

考查

231817418

锂电池材料与器件

2

32

32

考查

231817419

太阳能电池原理与技术

2

32

32

考查

231817420

材料表面工程技术

2

32

32

考查

231817423

新能源技术专题

2

32

32

考查

231817430

能源与环境

2

32

32

考查

232117401

应用电化学

2

32

32

考查

232117403

氢能与燃料电池

2

32

32

考查

232117406

热电材料与器件

2

32

32

考查

232117407

光电功能薄膜技术

2

32

32

考查

232117410

光电探测技术

2

32

32

考查

小计

38

608

608

专业任

课程

从下列课程中选修(8)学分 (课组号:230702)

232117402

科技英语

2

32

32

考查

231817427

文献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

2

32

32

考查

231817404

材料海洋腐蚀与防护

2

32

32

考查

231817408

真空技术

2

32

32

考查

231817411

纳米材料与纳米器件

2

32

32

考查

231817415

海洋能源开发与利用

2

32

32

考查

231817417

材料力学

2

32

32

考查

231817428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2

32

32

考查

231817422

微纳加工技术

2

32

32

考查

231817412

新能源材料前沿讲座

2

32

32

考查

231817424

节能技术与应用

2

32

32

考查

231817425

LabVIEW程序设计与虚拟仪器

2

16

24

40

考查

232117404

生物质能源利用技术

2

32

32

考查

232117405

新能源汽车与动力系统技术

2

32

32

考查

232117408

应用光学

2

32

32

考查

222017109

Python程序设计

2

16

32

48

考查

小计

32

480

56

536

素质拓展课程

从下列课程中至少选修(2)学分 (课组号:230703)

232127401

科学素质训练

2

64

64

考查

6

232127402

专业创新创业实践

2

64

64

考查

6

232127403

科研与工程实践

1

32

32

考查

2-7

232127404

社会实践(寒暑假)

2

2

2

考查

7

通识教育课程

通识通

课程

从学校提供的通识通选课程中至少选修(4)学分,其中 四史类课程、公共艺术类课程分别不少于2学分各专业如果需要限定其他不同类型课程模块,则需要在此明确提出。(课组号:230704)

课程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分配

考核方式




理论

实验

实践

共计




312018501

艺术导论

2

32

32

考查




312018502

音乐鉴赏

2

32

32

考查




312018503

美术鉴赏

2

32

32

考查




112018504

影视鉴赏

2

32

32

考查




112018505

戏剧鉴赏

2

32

32

考查




312018506

舞蹈鉴赏

2

32

32

考查




112018507

书法鉴赏

2

32

32

考查




112018508

戏曲鉴赏

2

32

32

考查




()建议各学期修读学分分布

学年

学期

1

2

3

4

5

6

7

8

建议修读学分

20.375

26.375

24.875

23.875

23.375

24.375

15.375

12.375

十一:说明

1. 必修课不及格和实践学分不够者不准予毕业和授予学位。

2. 素质拓展课程开设学期为最后成绩登记学期,所有课程都可以在多个学期累计完成。

3. 创新学分的抵顶按照《鲁东大学学生创新学分管理暂行办法(鲁大校发〔2007132)》规定执行。

十二、附件

1.毕业要求对应培养目标矩阵图

毕业要求

目标1 专业能力

目标2 职业能力

目标3 工程素养

目标4 发展能力

毕业要求1

ü

ü

毕业要求2

ü

ü

毕业要求3

ü

ü

毕业要求4

ü

ü

毕业要求5

ü

ü

ü

毕业要求6

ü

毕业要求7

ü

毕业要求8

ü

毕业要求9

ü

毕业要求10

ü

ü

毕业要求11

ü

毕业要求12

ü

ü

2.毕业要求指标点分解表

毕业要求

指标点

1. 工程知识

1.1具备解决复杂工程问题所需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并能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科学的语言工具用于工程问题的表述

1.2能针对具体的对象建立数学模型并能够将相关知识和数学模型方法用于推演、分析专业复杂工程问题

1.3能够将相关知识和数学模型方法用于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的比较与综合。

2. 问题分析

2.1能够将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的基本原理,运用于工程问题关键环节的识别和判断。

2.2能够运用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数学模型方法,正确表达新能源材料与器件领域相关的工程问题。

2.3能够认识到解决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问题有多种方案可选择,能收集公开文献中的工程知识,寻求可替代的解决方案。

2.4能运用基本原理,借助文献研究,分析过程的影响因素,获得有效结论。

3. 设计/开发解决方案

3.1掌握工程设计和产品开发全周期、全流程的基本设计/开发方法和技术,了解影响设计目标和技术方案的各种因素。

3.2能够运用工程基础和专业基础知识,针对新能源材料与器件领域的特定需求完成单元(部件)的设计能够进行系统或工艺流程设计,在设计中体现创新意识

3.3能够系统地权衡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和工艺设计中所涉及的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相关因素。

4. 研究

4.1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和专业理论,通过文献研究,调研和分析材料与器件制备、结构与性能表征以及工程应用中的复杂问题

4.2能够据研究对象特征,选择合适的研究路线,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选用适合的实验装置构建实验系统安全地开展实验科学地采集实验数据。

4.3能够实验结果进行合理的分析和解释,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 使用现代工具

5.1了解新能源材料与器件领域常用的现代仪器、信息技术工具、工程工具的原理,使用原理和方法,并理解其局限性

5.2能够根据具体的研究对象,选择与使用恰当的现代专业测试技术、信息资源、工程工具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分析、计算与设计

5.3能够针对具体的对象,开发或选用满足特定需求的现代工具,模拟和预测专业问题,并能够分析其局限性。

6. 工程与社会

6.1了解新能源材料与器件领域相关的技术标准体系、知识产权、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理解不同社会文化对工程活动的影响。

6.2能够分析和评价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工程实践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以及这些制约因素对项目实施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 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7.1知晓并理解环境保护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内涵,能够理解和评价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产业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7.2能够站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思考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工程实践的可持续性,评价产品周期中可能对人类和环境造成的损害和隐患。

8. 职业规范

8.1具有正确的价值观,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了解中国国情。

8.2理解诚实公正、诚信守则的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并能在工程实践中自觉遵守

8.3理解工程师对公众的安全、健康、福祉和环境保护的责任,在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工程实践中能自觉履行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相关责任。

9. 个人和团队

9.1作为个人和成员,能在多学科背景下与其他学科成员有效沟通、倾听他人意见,合作共事,履行应尽的责任,能够独立或合作开展工作

9.2作为领导者,能够组织、协调和指挥团队开展工作,构筑并维护和谐的工作氛围,管理团队,完成团队任务。

10. 沟通

10.1 能够就新能源材料与器件领域工程问题用工程语言(包括文稿和图表)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回应质疑,理解与业界同行社会公众交流的差异,有效进行沟通和交流。

10.2能够阅读并理解外文科技文献,了解新能源材料与器件领域的国际发展趋势、研究热点。

10.3具备跨文化交流的语言和书面表达能力,理解和尊重世界不同文化的差异性和多样性,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就专业问题进行语言和书面的沟通和交流。

11. 项目管理

11.1掌握本专业工程项目中涉及的管理与经济决策方法,了解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工程及产品全周期、全流程的成本构成,理解其中涉及的工程管理与经济决策问题。

11.2能在多学科环境下(包括模拟环境),在设计开发解决方案的过程中,正确运用工程管理与经济决策方法。

12. 终身学习

12.1在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充分认识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工程领域的快速发展以及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重要性。

12.2具备自主学习和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包括对新技术的理解力、归纳总结的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3.课程体系对应毕业要求(指标点)矩阵图

序号

          毕业要求

课程名称

1.工程知识

2.问题分析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

4.研究

5.使用现代工具

6.工程与社会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8.职业规范

9.个人和团队

10.沟通

11.项目管理

12.终身学习

1

思想道德与法治

M

M

M

H

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H

3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H

4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H

5

形势与政策

H

H

M

M

6

大学英语

H

H

M

7

大学体育

M

8

军事理论

M

9

军事技能

H

10

国家安全教育

H

H

11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H

L

12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M

H

13

创新创业基础

M

M

M

L

H

L

14

公益劳动

L

H

15

高等数学

H

M

M

L

16

线性代数A

H

M

L

17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A

H

M

L

18

大学物理

H

M

M

19

近代物理学

H

H

M

20

物理化学基础

H

M

M

L

M

21

工程伦理

L

M

H

H

22

大学计算机

M

H

H

M

23

C语言程序设计

M

L

H

24

电工技术及实验

H

H

25

电子技术及实验

H

H

26

工程制图与AutoCAD

H

H

M

M

M

27

新能源技术概论

H

M

M

28

储能原理与技术

M

H

L

H

29

材料科学基础

H

H

M

L

H

30

固体物理

H

L

M

M

M

31

材料合成与制备技术

H

H

L

H

H

32

新能源转换与控制技术

H

M

L

M

33

半导体物理与器件

H

M

M

H

H

34

材料研究与测试技术

M

H

H

H

H

35

材料物理

H

M

L

M

L

36

新能源技术经济学

H

H

L

37

力学热学实验

H

L

38

电磁学光学实验

H

L

40

近代物理实验

H

L

41

物理化学实验

H

L

42

半导体物理与器件实验

M

H

H

M

M

43

AutoCAD制图实验

M

H

M

H

H

44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综合实验

M

H

M

L

M

H

L

45

课程设计(工艺/器件)

H

H

H

H

46

金工实习A

M

H

L

47

认识实习

L

H

M

H

M

L

48

专业实习

M

H

M

H

H

M

M

M

49

毕业论文/设计

M

H

H

H

H

M

M

50

素质拓展课程

M

M

H

H

L

51

通识通选课程

M

H

L

52

物理与化学电源

H

M

M

53

光伏材料与工艺技术

H

M

54

薄膜物理与技术

H

M

L

55

真空技术

M

M

H

M

56

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技术

H

M

M

57

海洋能技术

L

M

M

58

材料力学

H

M

M

M

59

材料表面工程技术

M

H

H

H

60

新能源技术专题

H

M

L

H

H

61

能源与环境

M

H

M

62

应用电化学

H

M

L

L

63

Python程序设计

L

M

H

L

64

科技英语(限选)

M

H

H

M

65

文献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限选)

H

H

M

H

M

66

氢能与燃料电池

M

M

L

L

67

生物质能源利用技术

M

M

L

L

68

半导体照明原理与技术

M

M

L

L

69

半导体硅材料基础

M

M

70

材料海洋腐蚀与防护

M

M

L

71

新型光电子材料与器件

M

M

H

72

硅材料检测技术

M

M

H

73

纳米材料与纳米器件

M

M

74

新能源材料前沿讲座

H

M

M

75

海洋能源开发与利用

M

L

M

76

新能源汽车与动力系统技术

M

M

77

锂电池材料与器件

L

M

H

78

太阳能电池原理与技术

M

M

L

M

79

微纳加工技术

M

M

H

80

节能技术与应用

M

M

L

81

LabVIEW程序设计与虚拟仪器

H

M

H

L

82

热电材料与器件

M

M

H

83

光电功能薄膜技术

M

M

H

84

应用光学

H

M

M

85

光电探测技术

M

M

H

86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M

M

H

注:若某课程或实践环节支撑某个目标的达成,则在相应的空格处打“H”“M”“L”“H代表教学环节对毕业要求高支撑,M代表教学环节对毕业要求中支撑,L代表教学环节对毕业要求低支撑。


人才培养方案专家组成员:

马晓光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院长,教授)

泮炳营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主管教学副院长,教授)

刘文旺 (物理系系主任,副教授)

李志刚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系系主任,副教授)

赵风周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系系主任,副教授)

张志峰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主任,副教授)

  (大学物理实验中心主任,讲师)

杨传路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系骨干教师,教授,泰山学者特聘教授)

闫金良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系骨干教师,教授)

张树芳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系骨干教师,教授,泰山学者青年专家)

焦蒙蒙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系骨干教师,副教授)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系骨干教师,副教授)

钟云燕 (金尚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姚玉杰 (大工(青岛)新能源材料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主管校长:曲荣君    教务处长:杨振光    院长:马晓光     专业负责人: 赵风周